国家卫生健康委将食用农产品安全标准,食品卫生、规格质量及行业标准中的强制执行内容进行了整合,牵头将原来分散在15个部门管理、涉及食品的近5000余项相关标准进行了全面的梳理,不断提升标准的实用性和公信力。
截至目前,我国已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1419项,包含2万余项指标;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监测已覆盖99%县区。这是卫健委日前在新闻发布会上公布的数据。
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牵动着每个人的心,每年315晚会揭露的食品安全事件让人历历在目,食品安全一旦出现问题,会对产生直接伤害,更严重的事件会损害社会公信力,因为这不仅仅是企业生产的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监管部门的不力。
为了让食品安全有章可循,全面打造最严谨标准体系。国家卫生健康委将食用农产品安全标准,食品卫生、规格质量及行业标准中的强制执行内容进行了整合,牵头将原来分散在15个部门管理、涉及食品的近5000余项相关标准进行了全面的梳理,不断提升标准的实用性和公信力。
我国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分为通用标准、产品标准、生产经营规范和检验方法四大类,覆盖从原料到餐桌全过程。在食品检测中,要用到食品安全检测仪、农残检测仪、重金属检测仪、水分测定仪、酶标仪、微生物限度检测仪等仪器。
除了检测仪器以外,检测技术也在更新迭代。高分辨率质谱技术可以同时对食品中上百种农药和兽药残留进行快速筛查;高通量测序技术直接对未知病原微生物进行鉴别,打破了传统微生物检测的局限性;可视化芯片技术能够快速鉴别花生、牛乳、鸡蛋等几十种过敏原。
卫健委负责人表示,目前我国建立了国家、省、市、县四级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监测、食源性疾病监测两大监测网络以及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体系。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监测已覆盖99%的县区,食源性疾病监测已覆盖7万余家各级医疗机构。食品污染物和有害因素监测食品类别涵盖我国居民日常消费的粮油、蔬果、蛋奶、肉禽、水产等全部32类食品。
国家卫生健康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国家卫生健康委将秉持标准严谨实用,监测灵敏高效,评估科学权威,营养惠民便民原则,更好服务人民群众饮食安全与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