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湖南省人民医院抽派的援助吉林核酸检测队正式出发,队员有11名,都是从三个院区检验科选出来的精兵强将,检测队由周兵飞博士带队,于爱清博士担任质量控制员。带着家人的眷恋不舍,领导同事满满的关爱,大家乘大巴、上飞机,毅然奔赴属于我们的战场——长春。
到达长春后,我们马不停蹄地投入了气膜实验室的筹建。3月15日,室外大雪纷飞,银妆素裹。而我们所在的气膜实验室内正在热火朝天紧张快速地安装当中,一台台生物安全柜、提取仪、点样仪、扩增仪以及各种设备开始安装。队长周兵飞一直思考着如何顺利开展工作,一是我们组的人员除了自己单位的,还有另外两家医院的队友,大家的工作需要磨合,二是我们并没有气膜实验室经验,需要重新适应,三是要怎么保障队员的安全,做到零感染。
落地长春当晚,队长周兵飞便和其他队友到现场进行了考察,回到酒店初步对工作流程进行规划,并在第二天的培训中要求队员了解全部工作流程,选择自己擅长的岗位重点培训,岗位到人。人员除了参加全队的生物安全培训及穿脱防护服,私下还行了一对一培训,规避任何可能的感染风险,坚持在安全的前提下保质保量完成任务。
气膜实验室投入使用后,我们的工作正式开始,虽然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但大家面临的依然是一场严峻的挑战。负责加样的队员工作到手腕酸痛,负责提取的队员不断敲打着酸痛的腰背,负责点样封板的队坚持到最后出舱,负责签收复查的队员面屏上氤氲出蒸发的汗水,模糊了视线。这里,就是不流血的战场。而我们,一往直前,决不退缩。
3月22日,初到北方的新鲜感逐渐消退,队员们开始苦恼于生活的不适应,饮食习惯的南北差异让队友们胃口不佳,库房里的方便面以惊人的速度消耗,这样下去不是办法,高强度的工作需要营养的保障,在湖南核酸检测医疗队领队周细国的协调下,队员们吃到了久违的辣椒炒肉。同样困扰的还有北方干燥的空气,鼻子流血、皮肤干燥瘙痒到无法入睡,有的队员把护发素涂在身上解一时之急,让人既心疼又心生尊敬。
3月24日,又是一个夜班。阳性患者仍然在不断增加,下午2点送到实验室的四万多标本必须在次日8点前全部完成检测,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经商议,我们的白班队员一致同意将时间从20点延至22点,希望给夜班的同事减轻一些负担。晚上23:30,队长周兵飞和我仍然在舱内坚持工作,周队长鼓励我说,我们援吉医疗队既然是来援助的,就要踏踏实实地做实事,如果一进舱就想着什么时候出舱,流程掌握得再好,都难免出错,只有沉下心来,才能保证每个环节的准确无误,发挥我们检验人的抗疫作用。作为一名抗疫新兵,我被这番朴素但实在的谈话深深感动,自己的工作保质保量,我暗暗下了决心。
日子就在无数个昼夜颠倒和进舱出舱中流过,转眼间,我们已经来长春26天了,怀揣着爱和思念,等待春暖花开。这2056公里的距离,跨越大半个中国的特殊旅程,将会铭记于每个队员最深的记忆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