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市委第一巡视组向昌平区反馈了巡视意见。按照巡视工作有关要求,现将巡视整改进展情况予以公布。
昌平区委坚决扛起巡视整改责任,把抓好巡视整改工作作为检验对党绝对忠诚的“试金石”,作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不断提高站位、强化担当,以最坚决的态度、最扎实的作风、最严格的要求、最有力的举措认真做好巡视工作“后半篇文章”。
巡视意见反馈后,区委立即传达学习尹力在听取市委巡视情况汇报时的讲话精神和《关于加强巡视整改和成果运用的工作措施》,按要求将反馈意见以区委文件形式印发至下一级党组织,教育引导全区党员干部统一思想、立行立改。2023年9月15日,市委、北京卫戍区司令员付文化同志现场听取昌平区巡视整改工作汇报,并就抓好后续整改工作提出明确要求。昌平区委坚决落实市委领导指示要求,把巡视整改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区的重要任务紧抓不放,努力以实实在在的整改成效向党中央、市委和全区党员干部交出一份高质量的答卷。
区委班子带头抓好整改落实,召开专题生活会,切实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组织召开区委会会议专题研究整改方案,全面梳理20项具体问题,逐一明确牵头负责同志和责任单位,制定55项具体整改措施,做到问题明确、措施明确、责任明确;区委主要负责同志坚决履行巡视整改第一责任人职责,牵头成立区委巡视整改落实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各项整改任务;其他区委区政府负责同志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全力抓好分管领域和部门的整改落实工作。各责任单位主动担当作为,全区各级党组织向前一步、狠抓落实,高标准做好巡视整改各项工作。
昌平区委以此次巡视整改为契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有关战略部署,深入贯彻习总对北京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聚焦服务新时代首都发展,全面推进“四区”建设。把巡视整改与学习贯彻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相结合,与全面从严治党相结合,与推动昌平“四区”建设相结合,以各方面工作的新进展、新成果体现巡视整改成效。
昌平区委坚决履行管党治党责任,认真对照巡视组反馈意见,逐条逐项直面问题、深挖根源、举一反三,全力以赴抓好整改落实。
1.构建1+1+N政策体系。印发实施《昌平区加快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主平台建设促进高精尖产业发展意见》《昌平区促进高精尖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逐步完善《昌平区加快独角兽、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发展支持办法》《昌平区促进氢能产业创新发展支持措施实施细则》等专项政策文件。
一是全力保障昌平国家实验室建设运行,推动28万平方米核心区项目及配套设施建设,租用的迈瑞创新中心科研办公空间部分装修改造已完工;聚焦先进智造、医药健康和先进能源,深入实施三大行动计划,新引进72个科学家创办的企业;制定实施《昌平区“科技副总”柔性引才工作实施意见》;加快实施校城融合创新发展行动计划,清华国重昌平基地开工建设。二是做大做强未来科学城,推动先进能源产业提质增效发展,华能清能院入选国家首批20家标杆全国重点实验室,多家研究院获批第二批全国重点实验室;“海上风电工程与运行技术研发中心”等4项创新平台入选国家能源局首批“争先”名单。落实医药健康产业倍增行动计划,大力推动细胞与基因治疗等前沿赛道发展,全国首家国际研究型医院正式落成,全市首个细胞与基因治疗领域CDMO平台、大分子生物药中试平台、首个数字医疗加速器建成投用,构建了孵化、研发、中试、转化全产业链服务体系;加快推动产业项目落地,科兴高精尖成果转化基地等8个项目实现主体结构封顶,引进国际精准医学产业园、生命谷国际前沿科技产业化中心等重点项目。三是精准服务促企发展,制定《昌平区2023年重点企业服务“直通车”工作方案》,梳理区级服务包、主导产业集群等资源,加强走访服务,稳固财源存量,不断拓宽财源增量。四是实施《关于金融促进未来科学城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五是编制完成《昌平区推动休闲农业高质量发展促农文旅融合行动计划》初稿;全面落实《昌平区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实施细则》,实施重点项目52个,2023年无新增集体经济薄弱村。
2.加速高精尖产业发展。一是印发实施《昌平区加快独角兽、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发展支持办法》,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和独角兽企业培育库。二是加速高精尖产业发展,全面落实《昌平区加快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发展支持办法》,2023年开展“走出去”招商推介活动14场,力促重点项目在昌落地。三是落实昌平区支持企业上市创新发展政策,将政策条款纳入“免申即享”工作,推动惠企政策“一键直达”。
1.持续强化社会治理。一是强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通过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共商共议,解决老旧小区改造、环境整治等热点难点问题;建立社会工作服务体系,分批次培训1166名新招聘社区工作者,提高社区工作者管理服务水平。二是加强城乡结合部地区综合治理,区级领导小组定期专题调度,点问题、督后进,层层压实镇村责任;建立安全隐患定期清整工作机制,开展“千人进万家”行动,整改隐患11318处;加快推进城乡结合部村庄美丽乡村建设,目前已完成20个村的建设任务。
2.不断优化基础设施建设。一是推动“十四五”时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落地,回龙观体育文化中心2023年8月正式投用;加快水务、通信、电力等11个领域项目落地,大力推进灾后恢复重建。二是加快推进输变电工程建设。上坡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已投产,歇甲庄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基本完工,农学院110千伏输变电工已单方向送电。三是科学调整教育资源布局,以回天地区、昌平新老城区为重点,加快中小学项目建设,补齐学位短板。2023年建成投用3所学校,增加学位4950个。利用北师大与昌平农村地区中小学建立手拉手合作办学,分享专业培训、专家讲座等资源,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持续推进顺义与昌平生态涵养区结对协作项目,带动山区学校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四是优化医疗资源均衡布局,推进全区1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26家村卫生室提升改造和设备更新,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加强医联体建设,南口医院与清华长庚医院签订紧密型医联体,积极探索分级诊疗、上下转诊等合作模式;城南中医院与清华长庚医院、平板玻璃厂职工医院与北大国际医院就人员进修学习、预约挂号等方面开展合作,促进医疗资源共享。
3.加大文明城区创建工作力度。一是加强创城工作调度检查,开展两轮镇街拉练互查,每月开展一轮覆盖22个镇街的实地考察,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整改率99.9%。二是开展城市管理、环境和交通秩序类问题整治,着力解决居住停车难题;加大交通执法力度,查处违法行为7.1万起;实施《昌平区城乡环境建设管理考核工作方案》,挂账环境问题已全部完成整改。三是强化公共文明引导,深入开展各类宣传活动135场,持续打造“一镇一品牌”典型案例,以点带面促进示范社区创建,开展“一月一主题”创城活动280余场,参与人数达28万人次。
1.统筹提升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一是建立全区批而未供土地台账,分类制定整改措施,统筹开展土地供应工作。持续消纳批而未供存量215公顷,处置量全市第三,处置率全市第六。二是统筹盘活利用区属国企闲置低效土地36宗,截至目前已利用土地23宗,其中南口三大厂主厂区和东厂区用于清华国重基地项目建设;流村地区土地用于新昌平农产品批发市场运营和皇城粮油新储备粮库建设;宏达兴公司、区供销社、皇城粮油三家区属国企沙河地块,用于医药健康标准化厂房建设;永安供热厂地块进行城市更新。因规划调整已明确用处的土地8宗按照工作时序推进使用。其余5块土地被规划为医疗卫生、军事、市政设施、文物保护等用途。
2.优化完善人才库建设,加快提升国际人才社区活跃。一是摸清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工作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五大类别底数,完成区域内人才建账工作,定期更新人才数据,实现分类建库管理;完成多名落地昌平的院士、国家级人才工程专家和市级人才工程专家名单的梳理汇总建账工作;完成“昌聚工程”区级人才专家“一人一档”基础信息的补充及更新;制定出台《昌平区关于进一步加强党组织联系服务专家工作的实施意见》,动态掌握重点专家情况。二是未来科学城东区首个商业街区未来中心星际花园于2023年5月开街运营,引进4家昌平首店,对国际人才社区商业设施配套实现有效补充;推动保利未来大都汇、华润未来城市等商业项目建设,加快山姆会员店落地未来科学城,不断提升国际人才社区消费供给。全球能源转型高层论坛连续第五年在未来科学城举办,成功举办第七届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国际论坛、全国医疗器械安全宣传周、高博科学论坛、全民数字健康大会、医药健康产业投资H50年会等系列活动60余场;完成教育部第18届“春晖杯”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大赛、华北五省机器赛、北京国际模拟联合国大会、第九届沙河高教园区文化交流月等活动,持续扩大未来科学城影响力。17号线北段已建成通车,未来科学城站周边英才南一街,未来科学城北站核心区六号路完成道路面层施工、照明施工,基本具备通车条件。
1.有效发挥“金融‘活水’作用”。一是出台《关于金融促进未来科学城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北京市昌平区落实关于金融促进未来科学城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实施细则》。联合市金融监管局等5家市级部门举办科创金融政策发布会,通过41家媒体平台持续宣传科创金融政策,总曝光量500万余人次。围绕科创金融政策开展政策宣讲培训会11次。二是2023年,通过25家驻区银行开展企业线家企业开展线上推广活动。积极推动“昌平昌易贷”微信小程序建设,截至目前已上线家,提供银行、担保、保险等服务产品。三是2023年协同人民银行营管部、市地方金融监管局举办16场政银企融资对接会,对接企业2000余户次,引导驻区银行投放科创信贷。四是昌平区级医药健康基金已完成首期召款工作。截至2024年1月5日,基金已完成3个项目立项。
2.主动服务科技成果转化落地。一是制定出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相关政策措施,印发实施《昌平区促进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方案》,编制完成《昌平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支持办法》,加快畅通科研成果转化机制。二是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交流合作和协同创新,2023年推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126项科技成果在昌转化落地。三是着力打造重大应用场景,落实《昌平区促进先进制造业发展暂行办法》,结合“两谷一园”、三一和福田的灯塔工厂、小米智慧园区、中国移动信息港等典型应用场景的特色资源,率先形成示范园区的标杆效应,加速迭代和复制推广。健全重大应用场景的推进机制,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引导各类主体参与,完善创新创业生态,提高服务能力。
3.充分发挥国际交流平台作用。一是成功举办全球能源转型高层论坛,集中发布全国首个能源谷产业发展和全国首个能源互联网产业发展区域专项政策;中海储能、盈瑞优创等8个能源领域项目集中签约;31家大中小企业的105项能源领域科技成果参加展览展示,观展受众超过5000人次。二是通过全球能源转型高层论坛等活动,强化国际交流平台实质性作用,推动国家能源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南方电网新型电力系统研究院等一批世界五百强能源企业研发机构注册落地,推动外资企业北京洁源新能投资有限公司、西门子物流自动化系统(北京)有限公司注册落地,吸引60余家能源领域企业新迁入或注册。三是大力推进2023年签约项目落地,中海储能、盈瑞优创等项目已实质性落地,会同民生银行和招商银行与昌平区在财政项目、重点工程、国有企业融资等领域深化合作。
1.稳步推进街区控规编制工作。北京昌平区马池口地区CP00-0201等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22年-2035年)》等10个街区已于2023年9月22日取得批复。沙河西北组团、科技园西区-水屯组团等13个街区正在履行市级审查、审批程序。截至2023年底,昌平区已启动街区控规编制总面积314平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