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建一个私家影院,就再也不用去电影院忍受身边各种不文明的观众了,躺在舒服的电动沙发里,想怎么看就怎么看。
而且,一旦装修好了,再拆了改造就得大兴土木,劳民伤财。所以今天就来聊聊家庭影院装修声学处理环节的几个常见误区,也算是给大家提个醒,免得盲目开工,装好了效果差,悔之晚矣。
玩HIFI音响的圈子里玄学满天飞,用秦砖汉瓦垫CD机声音更好听,水电火电味道浓这种广为流传的秘籍都不用说,量子贴、玻璃球摆满房间调音的手法也早就不新鲜,究其原因,就是在发烧音响这个行业就没有标准,到底什么样的声音是好的,都没有定论。
而家庭影院则完全不一样,它是建立在现代电声科学基础上的高科技系统,所有指标都有执行标准,可模拟、可测量。
那么家庭影院装修声学处理方面到底是什么标准呢?在预算和室内装修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地复制电影后期制作室内的每一项重要元素。也就是说,我们打造家庭影院的终极目标,就是达到审片室水准。目前国内家庭影院搭建的参考主要就是THX、HAA以及清华大学建筑物理实验室的《小型影院声学设计与认证标准》等标准。
家庭影院音箱震撼的音质让人欲罢不能,同时也会带来一些烦恼。看电影时声音开大了点,不仅担心邻居被吵到有意见,而且自己的观影体验也会受影响。
因此做好家庭影院隔音处理,就不用担心扰民,半夜兴起看片时候邻居来砸门的尴尬。同时深沉的低噪音背景可以让你听到电影里更多的声音细节,效果堪比多花钱买高端。
当然隔音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费钱。小编建议有条件还是尽量把隔音做好,这个钱物有所值。要注意隔音不能乱做,慎用轻钢龙骨和单层石膏板,没什么隔音效果还容易产生共振,推荐木龙骨或者轻钢减震龙骨,搭配水泥板隔音毡多层复合结构。
家庭影院装修隔音最终的目的,是要家庭影院要达到自己认可的标准,因地制宜采取相应的措施,得到与自己经济能力、欣赏水平相当的隔音效果,同时做到不干扰其他人的生活,和谐共处才是最重要的。
关于房间房型尺寸,很多人觉得莫名其妙,本来能拿出了做家庭影院的房间就不大,再改造一下更小了得不偿失。
但是,当你把家庭影院组建好以后,发现不论怎么调整,低频都是轰隆隆的驻波,听得头晕脑胀、上吐下泻,才会想起房间比例有问题。
我们推荐最佳的房间形状是长方形(千万不要选用房间长宽高比例为整数倍的房间做视听室,否则强烈的驻波会让您前功尽弃),尽量不要使用正方形、弧形及其他不规则形状的空间做影音室,如果土建时候发现比例不佳,可以装修时候改造一下。
原因是正方形、弧形这些空间都会产生严重的声学缺陷,为后期的声学设计带来巨大的空间,在花费数倍精力、时间、金钱的情况下,取得的结果仍然不尽如人意。
弧形房间会造成声能过分集中,使聚集点的声音嘈杂,而其他区域声音较低,扩大了声场不均匀度,严重影响声音效果。
所以小编的建议就是一定要重视房间比例,如果是房间长宽高比例为整数倍或形状的房间,那就得改变房间某一边或者更多边的尺寸,尽可能地减少共振频率叠加,尤其是轴向模式,目标就是获得更均匀的模态分布,尽可能达到建议的共振频率间隔5%。
影音空间声学的重要性已被越来越多的视听爱好者所重视,但在很多案例中,消费者使用了许多材料、耗费了大量金钱精力,最终获得的效果却远不如预期,甚至比不处理的时候更加糟糕。
因此,进行声学处理时一定要找专业的机构进行,避免因为胡乱的处理往往事倍功半、得不偿失。一定要有选择性对症下药,才能带来正面的声学效果。
在房间内使用同种声学材料(扩散体除外),尤其是高反射率的玻璃、瓷砖、光滑大理石等材质,会导致强烈的颤动回声和高混响,产生梳状滤波器效应干扰直达声劣化声音效果。
另外就是吸声材料,软包、薄吸音板等材质,如果直接贴在硬墙面上,重点只吸收2KHz以上频率,如果大面积使用就会导致吸声不均衡,听起来发闷,头晕脑胀。所以,一定要多种不同吸声频率材质搭配使用。
吸声板一般建议后面留空腔使用,后面留空越深,吸收频率下限越低,空腔内填高密度吸音棉(不要贴墙)效果更理想。
“声反射将造成结像模糊及不自然的音色平衡感”,基于此理论,不少人做影音室都习惯性的首先考虑吸音。而大家似乎也早已接受了左右两侧必须进行强化吸音的理论,本身初衷并不算错。
但很多案例吸音的结果却不理想,过度吸音会让声音干硬而毫无灵秀之气,同样也会让不少功放的功率白白浪费了。
最后老蜗牛还是要强调一下,大量使用吸声材料是大型影厅、场馆、录音棚等环境使用的手段,因为大房间本身混响就很高,再怎么吸也不会过。
而声学小房间是完全两回事,房间本身混响就不会很高,盲目强吸不仅可能导致吸收不均衡,反而劣化听音效果,还可能让人进入“死寂”的房间就感觉不舒服,因为人类已经习惯了有反射式的环境。
另外混音师在制作电影时候,也已经参考国际电联标准把房间反射声提虑进去了,疯狂吸音最后呈现出来的效果,已经违背了导演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