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习主席分别在哈萨克斯坦、印度尼西亚访问期间首次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今年恰逢“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十年来,“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从“大写意”逐渐转变为“工笔画”,展现出勃勃生机和多彩绚丽。资金融通是“一带一路”五通之一,为“一带一路”提供了重要融资保障和多元化金融服务。
十年来,中国银行业保险业持续优化海外布局,不断丰富金融产品,加强多方合作,着力为共建“一带一路”提供融资支持和保险保障。与此同时,银行保险机构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履行社会责任,促进“一带一路”民心相通。监管部门持续加强政策引领,完善监管规则,深化跨境监管合作,推动合规经营,加强风险防范,不断促进“一带一路”金融服务水平的提升。
一是银行保险机构持续优化和完善境外机构布局,打造“一带一路”金融服务网络。截至2023年6月末,13家中资银行在50个共建国家设立了145家一级机构,6家中资保险机构在8个共建国家设立了15家境外分支机构。
二是中资银行积极为“一带一路”项目提供融资支持。截至2022年末,政策性银行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合计3.1万亿元,同比增长6.6%;大型商业银行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余额约2.3万亿元。例如,在重点项目方面,开发银行支持了首单高铁“走出去”项目——印尼雅万高铁,进出口银行支持了中老合作旗舰项目——中老铁路,中国银行支持了南太平洋重要交通枢纽——秘鲁钱凯港、中亚单体规模最大风电项目——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州风电项目等。
三是中资保险公司持续为“一带一路”项目提供保险保障支持。2020年7月,原银保监会指导11家中外资保险公司成立中国“一带一路”再保险共同体,通过发挥再保险独特的专业技术优势,加强产品创新和业务数据标准化,全面提升中资海外利益特殊风险保障水平。目前共同体成员已有中国再保险集团、人保财险等共23家中外保险、再保险公司。截至2023 年6月末,“一带一路”共同体累计承保“一带一路”项目 74 个,保障境外总资产 570 亿元人民币。“一带一路”再保险共同体为中远海运港口、招商局港口等海外项目,中石化俄罗斯阿穆尔项目,以及中巴经济走廊首个水电投资项目中国三峡巴基斯坦卡洛特水电站项目等,提供了保险保障。
一是银行保险机构持续丰富金融服务体系和产品类型,满足多元化资金需求。多家中资银行参与发起设立或参股投资合作基金,通过股权投资方式整合和撬动社会资金共同支持共建“一带一路”项目,覆盖能源、矿业、交通、通信、农业、制造业等多个领域。同时,创新合作模式,拓展投融资来源,构建收益共享和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例如,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等先后发起设立了上海合作组织银联体、中国-东盟银联体等六个区域性融资合作机制,通过滴灌模式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共建国家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和金融合作平台。中国信保通过海外投资险产品承保10个海外仓项目,最高保险金额超过3100万美元。中国人寿集团旗下寿险公司创新开发“一带一路”系列保险产品,为“一带一路”海外人员提供保险保障。
二是银行通过与多边金融机构合作,不断发挥国际化优势,助力“一带一路”建设。各银行积极与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新开发银行、亚洲开发银行、非洲开发银行、非洲进出口银行等国际多边金融机构均开展了良好合作,支持其在全球的项目投资活动。此外,2017年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举行期间,工商银行倡导设立了“一带一路”银行常态化合作交流机制,持续推动金融业合作发展。
三是推进第三方市场合作,优势互补促进共赢。近年来,在金融的助力下,中国企业和外国企业优势互补,第三方市场合作持续推进,一批合作项目在第三国顺利落地,实现“1+1+13”的共赢局面。例如,迪拜哈翔4x660MW清洁燃煤电站是一个多国参与的国际化项目,由迪拜水电局、沙特电力、中国哈电国际以及丝路基金联合投资开发,工商银行、中国银行、渣打银行等8家中外资银行安排24亿美元融资,哈电国际及其他中国施工单位负责建设施工,美国通用集团提供主要设备,法国电力集团负责燃煤供应,迪拜水电局购买电力,德国莱茵集团电力运营公司提供技术支持服务。该项目计划于2023年投入商业运行,建成后将成为中东首个清洁燃煤电站,为迪拜提供20%的电力能源,可大幅降低当地居民用电成本。
一是持续完善政策体系,指引绿色金融发展实践。近年来,金融监管总局不断构建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政策体系,提升绿色金融政策的指导性、覆盖面和有效性。2022年,原银保监会印发《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指引》,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绿色发展的决策部署,强调银行保险机构应积极支持“一带一路”绿色低碳建设,引导银行业保险业发展绿色金融,加大对绿色发展的支持。
二是引流多元化资金,汇聚绿色发展之路。中资银行持续加大对共建国家的生态环保、节能减排、绿色交通运输等领域支持力度,融资支持一批绿色项目,助推当地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例如,开发银行为土耳其境内的绿色共建“一带一路”项目提供支持。截至目前,开发银行已支持土耳其风电、生物质、光伏、地热发电项目19个,总装机464.17兆瓦,其中风电项目5个,生物质发电项目11个,光伏发电项目1个,地热发电项目2个。此外,中资银行在绿色债券领域不断取得创新与突破,发行多笔多币种绿色债券,引导全球资金汇聚“绿色丝绸之路”建设。例如,2021年以来,中国银行共发行了4只绿色债券,债券总金额约合54亿美元。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多家中资银行均发行过绿色债券。
三是将环境、社会及治理因素(ESG)纳入投融资决策框架,促进可持续发展。银行保险机构将环境、社会及治理因素纳入业务管理流程和风险管理体系,引导更多企业和资金对生态、环境和气候的影响更加绿色,发挥在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导向作用。例如,进出口银行融资支持的蒙内铁路项目,在肯尼亚察沃国家公园路段建设过程中,为保护动物原有生存环境和当地生态系统,铁路方案进行了定制化设计,在沿线设置多处桥梁式野生动物通道,五六米高的长颈鹿不用低头就能“自由通行”。
四是参与国际多边合作,构建绿色金融“朋友圈”。《“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是全球首个“一带一路”国家绿色投资、低碳和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性原则,由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40家金融机构于2018年共同签署,旨在推动绿色金融工具、方法和标准的发展和运用,提高绿色投资能力建设。该《原则》得到全球金融业界的积极响应,影响力不断扩大,已成为促进共建国家绿色金融发展的重要平台。
一是积极开展“小而美”惠民生项目,为当地民生和就业作贡献。例如,2021年,中国银行独家融资支持波黑塞族共和国多博伊医院项目建设。该项目建成后可提供标准床位490张,现代化洁净手术室8间,极大提升该区域的医疗服务能力。多博伊及周边8个城市约25万民众将因此受益,并为当地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开发银行支持的埃及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吸引入驻企业71家,直接解决就业3500人。太保产险首席中标电建国际伊拉克679所示范学校工程项目,项目总投资达到12亿美元,保费规模超过200万美元,学校建好后将为当地学生提供更多学位。
二是助力社会公益,建设和谐社会。中资银行积极支持慈善事业,在教育助学、扶弱济困、文化传承等领域持续投入。例如,开发银行设立“开发银行奖学金”,资助留学生来华长期学习。中国银行在匈牙利支持李斯特音乐学院设立“中国银行奖学金”,资助才华卓越但家境贫困的学院学生。通过这些活动,让共建国家更多的普通民众、社会成员有机会享受到金融活水的滋润与甘甜。交通银行新加坡分行向社会慈善组织捐赠善款,资助其在社区、医院、学校和商业区举行公益活动。
三是携手应对疫情挑战,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命运与共的意义,不仅在于顺境襄盛举,更在于逆境中携手同行。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中资银行保险机构第一时间行动起来,以爱心捐赠、物资筹集、志愿服务等形式支持共建国家抗击疫情,为经济平稳发展、社会和谐稳定贡献力量。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平安集团、泰康集团等19家中资银行保险机构累计向全球69个国家捐款1648万元,捐赠物资1391万余件,价值1.60亿元。
一是监管规则持续完善,为跨境风险防控夯实基础。近年来,金融监管总局先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外运营风险管理的通知》《关于规范银行业服务企业走出去 加强风险防控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中资商业银行境外机构合规管理长效机制建设的指导意见》等文件,从境外运营风险、境外机构合规管理长效机制等方面对银行业金融机构走出去和服务共建“一带一路”提出监管要求和指导意见,同时从境外保险机构设立、保险业服务“一带一路”、保险资金境外投资等方面作出规定,为银行保险机构境外合规经营提供有力指引。
二是跨境监管合作不断扩大和深化,营造良好外部环境。截至目前,金融监管总局已与55个共建国家金融监管当局签署了监管合作谅解备忘录或合作协议,在银行业保险业监管信息共享等方面不断扩大合作。此外,金融监管总局与多个共建国家建立了不同层级的双多边对话机制,例如,中日韩三方监管高层会谈、中新银行业保险业监管磋商等机制,通过双多边合作加强宏观风险动态监测,提升跨境监管水平。
三是指导银行保险机构内部风险防控治理不断加强。银行保险机构不断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和全流程项目管理,持续做好信用、市场、流动性等传统金融风险管理,积极应对环境、社会及治理等非传统风险。建立国别风险管理机制,妥善处置存量风险,防范化解新增风险。注重以发展的可持续保障融资的可持续,以促进经济发展、增强市场主体活力作为防范风险的根本,重点支持有利于共建国家产生造血功能的项目,如交通、电力、工业等领域,在为当地发展带来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带来经济效益。
下一步,金融监管总局将继续指导银行保险机构不断提升“一带一路”金融服务水平,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一是持续优化海外布局,打造“一带一路”金融服务网络,不断扩大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金融服务覆盖面。二是指导银行保险机构不断加强金融创新,推动资金融通持续深化,为共建“一带一路”提供更为灵活多样的全方位金融服务。在有效支持重点领域和重大境外项目建设的同时,聚焦更多接地气、聚人心的“小而美”“惠民生”项目,提高东道国民生水平,让共建“一带一路”成果更好惠及东道国人民。三是加强多方合作,推动打造中外资金融机构、企业多方参与、互利共赢、层次丰富的“一带一路”金融合作网络。四是指导银行保险机构加大金融对健康、绿色、数字、创新等“一带一路”合作新领域的支持力度,助力打造更多“一带一路”务实合作新亮点。五是指导银行保险机构坚持系统观念,树牢底线思维,统筹发展与安全,将合规经营贯穿“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全过程。同时,严格遵守东道国法律法规、风俗习惯和相关国际规则,切实做到守正经营,有效服务所在国民生福祉,夯实务实合作基础。